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47篇
化学   759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73篇
综合类   32篇
数学   196篇
物理学   4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
We conducted measurements of black carbon(BC) aerosol in Jiaxing,China during autumn from September 26 to November 30,2013.We investigated tempor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of BC,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nd other major pollutants.Results showed that hourly mass concentrations of BC ranged from 0.2 to 22.0 μg/m3,with an average of 5.1 μg/m3.The diurnai variation of BC exhibited a bimodal distribution,with peaks at 07:00 and 18:00.The morning peak was larger than the evening peak.The mass percentages of BC in PM2.5 and PM10 were 7.1%and 4.8%,respectively.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BC was calculated to be 44.4 Mm-1,which accounted for 11.1%of the total aerosol extinction.BC was mainly emitted from local sources in southwestern Jiaxing where BC concentrations we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11 μg/m3 during the measurement period.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sources of BC were motor vehicle exhaust,and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combustion.  相似文献   
3.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mitigate the damage of noise to the communication quality,an effective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algorithm,which is based on the improved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algorithms,is proposed f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the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image sensor as the receiver.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learn the region where the payload data is located,filter out the noise data,and greatly decrease the interference.The effect of the algorithm is also studied through bit error ratio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4.
胡寒  聂国隽 《力学季刊》2020,41(1):69-79
假设纤维方向角沿层合板的长度方向线性变化,研究了变角度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斜板的颤振.通过坐标变换将斜板变换为正方形板,采用层合板表面连续变化的速度环量来模拟空气对其的作用,速度环量分布利用Cauchy积分公式计算.建立了系统的Lagrange方程并采用Ritz法得到了层合板的自振频率和颤振/不稳定性分离临界速度.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和收敛性,分析了各个铺层内纤维方向角的变化对自振频率和颤振/不稳定性分离临界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纤维的变角度铺设,可有效地提高层合板的基频和颤振/不稳定性分离临界速度.经合理设计的变角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具有抑制颤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两个回归参数相等性检验一直是统计界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在这篇文章中,四个检验统计量被用于度量两曲线的差异,在原假设下统计量的分布采用向量数据的重复抽样来逼近,并给出了—些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6.
氮化铝薄膜的光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分别使用X衍射仪和紫外(190 nm~800 nm)分光光度仪,测量了用分子束外延法生长在SiC(001)基底面上的AIN薄膜的X衍射、透射谱和不同温度下的吸收谱.X衍射表明:实验所用的AIN薄膜在c-轴存在应变和应力,该应变和应力主要是由于AIN的晶格常量与基底SiC的晶格常量不匹配所致.透射谱表明:AIN薄膜的禁带宽度大约为6.2eV;而其对应的吸收谱在6.2eV处存在一个明显的台阶,此台阶被认为是AIN薄膜中的带边自由激子吸收所产生,忽略激子的结合能(与禁带宽度相比),则该值就对应为AIN的禁带宽度.而其对应的不同温度下(10 k~293 k)的吸收谱的谱线的形状和位置无明显的变化表明:温度对AIN薄膜的禁带宽度亦无明显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在AIN薄膜中存在着应力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FZ与CZ硅中铜与电子辐照缺陷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这种作用使扩铜并经电子辐照的n型FZ硅出现两个未经报道的新的深中心,E(0.043)和E(0.396).前者只存在于FZ硅而不存在于CZ硅.后者在扩铜并经电子辐照的n型FZ和CZ硅中都存在.电子辐照再加适当温度的热处理还可电激活硅中的铜,另外,铜的存在还使硅中双空位的退火温度显著地降低.种种实验表明,在硅中与铜有关的六个主要能级分别对应于六种不同结构的深中心,在这些深中心之中既包含铜又包含点缺陷.其中E(0.043)很可能是铜与间隙硅原子的络合物,而E(0.167)及H(0.411)则很可能是铜与空位的不同形态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8.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能抑制核糖体翻译功能的毒蛋白.本文就核糖体失活蛋白在抗病毒、抗真菌、抗昆虫、抗肿瘤及艾滋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张建成  王国俊 《数学进展》2007,36(6):761-768
根据演绎定理和完备性定理,应用公式真度理论在Lukasiewicz命题模糊逻辑系统中讨论理论Γ的相容性,根据矛盾式■是Γ-结论的真度的大小,提出了一种新的极指标和相容度的概念.给出了理论Γ相容、不相容及其它相关结论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获得了相容度与发散度之间联系的重要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HL—1装置碳化和采用抽气孔栏时的可见辐射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了HL-1装置器壁碳化和采用抽气孔栏时,氢及杂质通量的变化情况;利用多道可见辐射的时空分布测量,得到了MARFE放电,在产生MARFE时,辐射热也相应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